2019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前世今生
一.职业教育的定义与社会意义
二.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三.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兴起与原动力
第二章:成长中的在线职业教育市场
一.中国在线职业教育行业的政策环境
二.中国在线职业教育的行业概览
三.互联网技术促发的行业新趋势
第三章:在线职业教育的2C和2B价值
一.在线职业教育为个人带来的价值
二.在线职业教育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第四章:助力在线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在线职业教育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的在线职业教育如何更上一层楼?

报告节选

一.职业教育的定义与社会意义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高等学历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因实践而生,与终端人才市场的需求实时联动。其影响面广,囊括了在职人员、高校毕业生、无业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在内的,所有对职业能力建设与延伸有需求的人群。其影响力深,与国家推进人才强国策略,全面提升人才素质与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等核心战略的落地息息相关。

(一). 职业教育的定义

职业教育是以技能训练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换言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就业,则是最基本的民生。因此,广义上说,职业教育既不应该是单纯的课程、或者实践体系;也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类特定的人群。而应该伴随着劳动者职业路径的发展,助力其在单一技能方面,实现能力的提升;在不同类型的技能方面,不断延伸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拘泥于时间、地点、形式等任何其他的因素,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质之一。与义务教育或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建立在市场需求基础上的,是灵活多变的。

(二). 职业教育的社会意义

职业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对于保持人才供求天平的稳定至关重要。首先,从人才供给端看,不论是在职人员、高校/职校毕业生、失业/无业人员、还是农民工群体等,在职业教育方面具有普遍的需求基础。例如,高校毕业生可以借力职业教育,将在学校里面获取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延展到实践应用中;或者弥补自身在某一应用领域的短板(例如,语言能力、计算机水平等等),提升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失业人员则可以借助职业教育提升或拓展新技能,增强自身对工作的适应性,达到尽快获取新工作、或进入自主创业路径的目的。对于广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言,职业教育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技能提升的本身,还是助力他们实现社会流动性的基石。各种案例,不胜枚举。

其次,从人才的需求端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优势的淡化,人才缺口逐渐显现,尤其是应用型与创研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国家GDP长期增长,特别是高质量GDP增长的隐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边是就业人群的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就业竞争场面热闹;而另一边,则是企业遭遇招人难、用工荒的现象层出不穷。
中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如果以制造业为例,对标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到2020年和2025年,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新材料、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巨大。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每一个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增长的步速均跟不上人才缺口的增速。这意味着人才紧缺的现实将越来越严峻。

综上所述,加快应用型、复合型和创研型人才的培养,提升现有劳动力的专业技能与智能化水平刻不容缓。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之与高等教育并重,相互促进且互为发展基础至关重要。

二.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尽管中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职业教育仍然是国内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已然滞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演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线职业教育应运而生。这个业态本身可以有效地解决实体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例如,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也为中国职业教育要在短期内实现重大突破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与目标

中国人才供给侧一直存在着分布结构错位的矛盾:即低学历人员缺乏技能,尤其对高新技术的理解力与应用力;而高学历人员则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应用的具体需求。这个矛盾正是职业教育地位薄弱延伸至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而人口红利,长久以来掩饰了这个矛盾。2012年以来,中国的人口红利效应逐渐淡化,到了必须逐步向人才红利型社会转型的节点。此外,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代表的新型发展战略陆续推出,明确国家将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经济模式转变。这个变化也对劳动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自2011年-2012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意在利用校企结合、互联网+、终身教育等多理念多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力争到2020年逐渐建立起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战略的落地提供人才支撑。

(二).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尽管目前政府积极推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例如,引企入校、互联网+教育等,但是由于整体发力较晚,中国的职业教育对标国外主要国家的发展现状,仍然处于中等略偏下的水平。其突出表现特点有三:第一、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的相对定位不合理;第二、有终身化的职业教育概念、却缺乏实现终身化教育的体系;第三、职业教育在授课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仍然比较大,导致课程体系的迭代不够迅速,适用的人群不够广泛。接下来,我们就从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市场结构看起。

中国的成人职业教育市场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即以学历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即职业学校教育;和非学历型职业培训。前者主要以传统的线下职教体系为依托,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例如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及高等职业教育,例如大专等。劳动者在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完成学习、并且通过考核之后,由国家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统一颁发学历证书作为对其能力的背书。而后者则以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为导向,包括了线下职业培训学校、及逐渐兴起的线上职业培训体系。其学习成果主要体现在劳动的实践中。其中,针对认证型的技能,劳动者在完成学习,并通过考核之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证书,作为针对其特定技能的背书。

职业学校教育:范围局限,需要打通上升通道

在我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的“相对定位”不够合理,基本属于两者选其一的状态、而非兼容并蓄的差异化定位。这种不合理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促发了社会大众的片面认知,形成了重学历、轻技能的氛围。

因此,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使之成为高等教育的进阶平台或者有效补充,是实现学历型职业教育重大发展的基础。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倡导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逐步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等。政策的落地,仍需时间的积累,以见成效。

此外,职业学校教育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应用范围比较局限,大部分属于全日制教学体系的范畴。一方面,所需的时间较长,对于绝大多数希望接受职业教育,但无法投入大量时间的人群而言,实现难度大(例如,高校在校生等)。另一方面,课程安排较为固化,属于系统性学习,难以满足人群希望针对性提升职业技能的需求(例如,在职人员等)。

职业培训:需要灵活多变的形式

由于职业学校教育适用的人群范围比较局限、形式比较固化,例如,课程体系设置与排课比较固定,往往只能脱产定向学习,且难以顾及个体之间差异等。因此,对于广大成年劳动者而言,技能的提升主要还是依靠非学历型职业培训去实现。

除了形式上的局限,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本身也在不断细化,催生了许多崭新的职业领域,例如人机交互设计师、数据垃圾工程师等等。相对而言,非学历型职业培训在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的灵活度较高,能够迎合职业、与职业技能快速迭代的特点,不断推出新的培训内容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也是中国成人职业培训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最后,职业学校教育的受众群体比较单一,以实体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为主。而非学历型职业培训的受众群体则囊括了在职人员、高校学生、失业待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及农名工群体等各类人群。这个组成决定了职业培训的参与者有三个相对普遍的特点,即对教育支出花费敏感、时间相对零散、看重应用学习内容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匹配度。

综上所述,使用者的需求从根本上决定了职业培训必然要以灵活多变的形式为发展突破口。而发展的终极目标则是提供性价比高;不拘泥于形式,能够随时随地的完成学习;学习的过程交互性强;且学习的内容能够快速迭代,与职业的演化相辅相成。

2019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插图 2019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插图1 2019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插图2 2019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插图3 2019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插图4 2019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插图5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