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

2022年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插图

为稳步推动中国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工作进程,持续提升胸痛中心建设水平,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组织撰写了《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22)》(全国版)及《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22)》(省级版)

2023年4月20日,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兼质控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方唯一教授对《2022年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进行解读,介绍了全国胸痛中心及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现况,对标准版及基层版胸痛中心关键时间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呈现了胸痛中心现阶段成效与不足,并部署了未来工作重点,2023年,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将在国家卫健委的领导下,在全国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下,紧跟健康中国战略行动要求,统筹行业资源和社会力量,全力推进全国胸痛中心建设!

一、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现状

《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各省胸痛中心注册数量、各省每百万常住人口胸痛中心数量及各省胸痛中心认证数量情况,全面展示了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现状。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工作委员会共组织完成31批次认证,有2241家单位已经通过认证,其中1093家标准版胸痛中心、1148家基层版胸痛中心,以形成全国急性胸痛救治基本网络。以各省每百万常住人口胸痛中心数量为标准来看,宁夏、云南、甘肃、新疆、海南、天津、陕西、上海等省份超过2.0。

2022年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插图1

2022年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插图2

二、全国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现状

2020年4月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发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多项工作全面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建设。2021年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发布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级诊疗技术方案》中明确要求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工作。

截止目前已有7635多家启动建设,累计通过验收近1209家,累计救治高危急性胸痛患者24548例。

2022年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插图3

三、胸痛中心建设成效及现存问题

基于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已通过认证胸痛中心2241家救治高危急性胸痛患者847210例。其中,STEMI 患者299032例,占比35.3%;NSTEMI 患者176962例,占比20.89%;UA 患者335070例,占比39.55%;主动脉夹层患者(AD)24534例,占比2.9%;肺动脉栓塞患者(PE)11612例,占比1.37%。

目前,全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及质控工作仍需进一步推进,部分区域胸痛中心建设比例有待提高,尤其需进一步提高边疆地区医疗机构急性胸痛诊疗水平;群众的疾病知晓率、呼救意识和自救能力均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患者延误依然是我国急性胸痛救治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全力推进全国胸痛中心建设

2022年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将会开展以下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全国胸痛中心建设!

  1. 加强各级协同工作机构与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胸痛中心工作进展,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高效落实胸痛中心各项工作,发布胸痛中心建设、质控及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相关政策文件,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改善医疗服务。
  2. 持续提高胸痛中心认证及建设数量,加速构建全国胸痛救治网络,扩大协同网络深度、广度,实现市市有胸痛中心联盟、县县有胸痛中心。根据建设及认证标准要求,开展多维度、多形式的培训,持续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急性胸痛患者救治能力及胸痛中心建设水平。
  3. 加强胸痛中心再认证及常态化质控力度,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贯彻《中国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方案》要求,建立全国-省级-地市级三级质控工作机制、落实各级协同工作机构职能、持续提升胸痛中心建设质量,重点推动省级、地市级胸痛中心全面质控。
  4. 建立ACS患者全程、全面管理的随访体系,落实《急性冠脉综合征分级诊疗技术方案》要求,规范随访内容及流程,提供便捷随访工具,提升随访效率,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开展ACS患者随访管理培训及经验分享,提升随访质量,提高患者粘性,加速实现从急救到二级预防,从急病急救到全程管理的延伸。
  5. 持续深化胸痛中心体系建设,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落实《急性冠脉综合征分级诊疗技术方案》要求,明确各级卫生医疗机构职责任务。以胸痛中心(标准版、基层版)、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为抓手,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急性胸痛救治效率;以信息化技术为工具,实现上下级医院患者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6. 以胸痛协同救治网络建设为抓手,落实千县工程要求。通过规范化胸痛中心和心电诊断中心建设及持续改进,提升县域医院急危重症抢救能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依托心电诊断中心,提高乡镇医生心电图鉴别诊断能力,提升心电判读效率,进一步提升胸痛患者救治效率,推动县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7. 加速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胸痛中心”。优化胸痛中心单位数据采集方式,提升数据采集效率,确保数据质量,立足现有大数据及工作成果,发掘更多数据价值,推动胸痛中心相关临床研究,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造福更多患者。
  8. 结合《胸痛中心全域模式建设指导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胸痛中心全域模式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评估指标,更好的指导各区域高效、规范开展全域模式建设,打造典型样板,推广成功经验。
  9. 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开展多形式活动,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充分利用多渠道媒体平台、疾病日活动提升疾病知晓率,提高群众急救意识及能力。
  10. 延伸胸痛中心建设内涵,将多学科协作、流程优化、分级诊疗、协同救治、全程管理等理念,延伸至心血管其他学科中心建设中,如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等,以学科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我国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